分类

集成室内外详细长波辐射通量的城市微气候工具的设计与实验验证

数值模拟是评估城市热岛(UHI)效应成因或量化缓解措施对室内外热舒适性影响的强大工具。为此,在街区尺度上开发了多个模型。在该尺度上,室外表面能量平衡被详细处理,然而建筑模型非常简化,被视为街区尺度模型的边界条件。这一不足之处限制了研究城市微气候对建筑物内部环境影响的机会。本研究的目标是改进街区模型中涉及的物理现象的表征。为此,模型集成了室内外完全详细的长波辐射通量。数值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求解所有表面的导热,并采用辐射度法求解室内外长波辐射热通量。计算得到的温度和热通量通过一个包含14个传感器并持续24天的实验示范装置进行现场测量评估。结果还与最先进的模型模拟工具进行了比较,显示模型表面温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改善了0.9℃至2.1℃。

计算工程、金融与科学
35K05
I.6
2025-04-02 发布

近极端Reissner-Nordström-de Sitter时空的准正规模

研究了Klein-Gordon方程在近极端电荷的Reissner-Nordström-de Sitter黑洞上的准正规模(QNMs)。我们定位了所有大小为$\mathcal{O}(\kappa_{\rm C})$的QNMs,其中$\kappa_{\rm C}$是柯西视界的表面引力(在极端情况下消失):它们可以很好地由$\kappa_{\rm C}$乘以极端极限下${\rm AdS}^2\times{\mathbb S}^2$近视界几何的QNMs来近似。

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宇宙学
PDE分析
Primary 83C57, Secondary 35P20, 35L05, 35B40
2025-04-02 发布

核糖体出口通道中的蛋白质逃逸过程在生命三域中具有保守机制

核糖体出口通道是影响核糖体新生蛋白释放的主要结构。不同物种的核糖体出口通道在结构和理化特性上存在保守性和差异性。本研究通过模拟四种不同生物核糖体出口通道中新生蛋白的延伸和逃逸过程,发现逃逸过程在生命三域中具有保守机制。具体而言,发现蛋白质的逃逸过程遵循简单扩散模型给出的扩散机制,且对于所考虑的所有出口通道,中位逃逸时间与蛋白质的疏水残基数量和净电荷呈正相关。这些性质适用于两种略有不同的改进型G\=o-like模型中考虑的十二种不同蛋白质。此外,还发现通道的理化性质差异导致蛋白质逃逸时间的定量差异。特别是,大肠杆菌通道较强的疏水性以及马氏死海古菌通道表面异常高的带负电氨基酸数量,导致这些通道中的蛋白质逃逸速度明显慢于酵母和人类通道。

软凝聚态物理
2025-04-02 发布

关于量子Wasserstein散度的度量性质

量子Wasserstein散度是由量子Wasserstein距离通过通道修改而来的,De Palma和Trevisan推测它们是量子态空间上的真正度量。我们证明了在涉及的状态为纯态且所有状态具有有限能量的前提下,对于由可分Hilbert空间描述的任意量子系统以及任何二次代价算符,量子Wasserstein散度满足三角不等式。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值证据,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任意状态的选择,三角不等式也成立。

数学物理
函数分析
数学物理
量子物理
Primary: 49Q22, 81P16. Secondary: 81Q10
2025-04-02更新2024-02-20 发布

欧式空间中的两玩家投票博弈

给定一个有限点集 \( S \subset \mathbb{R}^d \),将其视为选民在 \( d \)-维政治“频谱”上的位置,两名候选人(爱丽丝和鲍勃)分别选择 \(\mathbb{R}^d\) 中的一个点,试图争取尽可能多的选票。爱丽丝先选,鲍勃后选,然后每位选民根据欧几里得距离选择离自己更近的候选人投票。如果某位选民到两位候选人的距离相等,则该选民不投票。我们给出了在爱丽丝平局时获胜的情况下,使每位候选人获胜的点集 \( S \) 的几何特征刻画。此外,我们还证明了,若所有选民不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则当爱丽丝有获胜策略时,她的获胜点是唯一的。同时,我们提供了一种算法,能够在有限(事实上是多项式)时间内判断爱丽丝是否有获胜点,并确定该点的位置。

组合学
优化与控制
2025-04-02 发布

基于特征引导激活添加的大语言模型可解释操控

对大型语言模型(LLM)行为进行有效且可靠的控制是一项重要挑战。虽然通过向模型隐藏状态添加引导向量的激活操控方法具有潜力,但现有技术往往缺乏在影响模型输出时的精确性和可解释性。我们提出了特征引导激活添加(Feature Guided Activation Additions, FGAA),这是一种新颖的激活操控方法,结合了对比激活添加(CAA)和稀疏自动编码器目标导向操控(SAE-TS)的见解。通过在稀疏自动编码器(SAE)的潜在空间中操作,并采用优化技术选择所需的SAE特征,FGAA构建出更精确的操控向量,从而在保持操控后模型输出连贯性的同时实现更好的操控效果。在Gemma-2-2B和Gemma-2-9B模型上的多种操控任务评估表明,FGAA的表现优于现有的CAA、SAE解码器操控以及SAE-TS方法。此外,我们的研究还揭示了在所有测试的操控方法中,操控规模与模型通用能力之间的一致权衡关系。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计算与语言
2025-04-02更新2025-01-17 发布

麦克马洪型除数和式的算术性质

本文证明了由扩展麦克马洪广义除数函数生成函数$U_t(a,q)$的系数所满足的若干新的类似拉马努金的无穷族同余式。作为副产品,我们还证明了对于所有的$n\geq 0$,有$\overline{B}_3(15n+7)\equiv 0 \pmod{5}$,其中$\overline{B}_3(n)$为$n$的几乎$3$-正则过划分的数量。

数论
组合学
Primary 11P83, Secondary 11P81, 05A17
2025-04-02更新2024-11-18 发布

在缺乏一致性的评价聚合

Dokow和Holzman确定了哪些定义在$\{0, 1\}$上的谓词满足Arrow定理的一个类比:所有一致性的聚合器都是独裁的。Szegedy和Xu在Dokow和Holzman早期工作的基础上,将这一结果扩展到任意有限字母表上的谓词。Mossel从另一个方向扩展了Arrow定理,确定了所有不假设一致性的聚合器。我们将这两条研究路径结合起来,通过扩展Dokow-Holzman和Szegedy-Xu的结果到Mossel的研究框架中,得到了更一般的结果。作为应用,我们确定了$\{0,1\}$上每个对称谓词的所有聚合器。

组合学
离散数学
数理逻辑
2025-04-02更新2025-02-27 发布

$SL_k$-倾斜与$\mathbb{Z}^k$中的路径

$SL_k$-倾斜是一种双无限整数阵列,其中所有相邻的$k\times k$子式等于1,且所有相邻的$(k+1)\times(k+1)$子式等于0。由Bergeron和Reutenauer引入并研究的$SL_k$-倾斜推广了$k=2$时Conway-Coxeter镶嵌图案的概念。在一篇近期论文中,Short展示了Farey图中简约有理数的双无限路径与$SL_2$-倾斜之间的双射关系。我们通过构建$SL_k$-倾斜与$\mathbb{Z}^k$中某些被称为路径的双无限向量条带对之间的双射关系,将这一结果推广到更高维的情形。证明的关键在于与Plücker镶嵌和Grassmannian簇代数的联系。作为一个应用,我们得到了关于倾斜的周期性、对偶性和正性的一些结果。

组合学
环与代数
表示论
14M15, 13F60, 05E10
2025-04-02 发布

通过采样构象空间扩充原子机器学习的化学数据库

机器学习(ML)已成为探索化学空间的标准工具。此类模型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特定任务选择的数据库。本文针对包括杂化状态、氧化态、取代基效应及芳香性预测在内的“化学任务”,从一个初始的“受限数据库”(iRD)出发,研究了这一方面的影响。选择分子来扩充此iRD,包括在不同温度下生成的越来越多的构象,并重新训练模型,可以改善模型在选定“任务”上的预测能力。添加少量(1%)在300K下获得的构象体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能提高性能。另一方面,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扩充数据集中存在的冗余性和高度变形结构会降低预测质量。通过Kullback-Leibler ($D_{\rm KL}$) 散度、Jensen-Shannon ($D_{\rm JS}$) 散度以及Wasserstein距离($W_{1}$)评估了能量和键分布。本研究的结果为合理扩充化学数据库或创建合成数据库提供了基准。

化学物理
数据分析、统计与概率
2025-04-02 发布

各向异性泛函在二维材料体系中的应用

密度泛函理论是现代电子结构理论的核心工具,但在实际计算中其精度受到交换关联势选择的限制。在这方面,二维材料提出了特殊挑战,因为所有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构都具有一个关键相似性:其原子结构强烈的空间非均匀性表明,当前几乎所有各向同性的交换关联泛函都无法准确描述。我们提出了一种各向异性的屏蔽数值交换势,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能够重现二维材料的带隙以及总能量关于分数占据数的分段线性关系。

材料科学
介观与纳米尺度物理
2025-04-02 发布

暗扇区相互作用下的非奇异性宇宙学

我们研究了Friedmann-Lemaître-Robertson-Walker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其中具有二次状态方程(EoS)的暗能量成分以非线性方式与冷暗物质相互作用。因此,两个能量尺度自然出现:$\rho_*$ 是状态方程非线性变得相关时的能量尺度;$\rho_i$ 是相互作用开始在动力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能量尺度。我们的重点是理解是否存在参数范围,使该系统能够对任何初始条件产生非奇异反弹和新兴宇宙学。我们完成了动力系统分析,并找到了参数范围,使得轨迹始终从高能非奇异de Sitter态扩展而来。对于平坦和负曲率模型,这个de Sitter态由一个固定点表示,即宇宙从中浮现的渐近过去。我们发现了一组正曲率模型,在收缩过程中接近de Sitter态,从而具有准de Sitter反弹,然后从反弹中出现并膨胀,演化为空间平坦性。我们发现无量纲参数 $q\equiv \rho_*/\rho_i$,它衡量系统中非线性项的相对强度,在相空间的拓扑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当 $q < 3$ 时,一些轨迹向奇异性扩展,而其他轨迹则在晚期演化为低能宇宙常数,其中一部分经历了减速的物质主导时期后进入最终加速阶段。当 $q > 3$ 时,所有轨迹都是非奇异的,并在晚期演化为宇宙常数。我们在此情况下发现了一个子类,其中所有轨迹至少有一个减速的物质主导阶段,并在晚期加速。

宇宙学和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宇宙学
2025-04-02 发布

二维聚焦三次非线性薛定谔系统的最小质量爆破解分类

本文研究了二维聚焦有限耦合与无限耦合三次非线性薛定谔系统在质量等于散射阈值时的情形。对于聚焦有限耦合三次非线性薛定谔系统,我们对最小质量爆破解进行了完整的分类。具体而言,我们证明所有此类解要么是孤立子,要么是其伪共形变换。为了证明这一结果,我们发展了一种调制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多分量相互作用,以克服由多分量引起的多重相位变换。我们建立了向量值解的长时间Strichartz估计,以解决由伽利略变换和空间平移带来的困难,并通过证明一个新的向量值双线性估计来应对耦合非线性相互作用带来的挑战。对于\cite{CGHY}中当质量略微高于散射阈值的无限耦合聚焦非线性薛定谔系统,我们证明了散射是无限耦合系统解的唯一动力学行为。

PDE分析
2025-04-02 发布

权重度为2的拟齐次多项式中心在非光滑扰动下分支出极限环的个数

本文研究了一族三次多项式微分中心在一类三次分段光滑多项式扰动下从周期环域分支出的极限环的最大个数。所考虑的族是唯一的权重齐次多项式微分系统族,其权重度为2且具有中心。当切换线为\(x=0\)或\(y=0\)时,我们利用一阶平均法得到了受扰系统的极限环个数的精确界值。我们的结果表明,非光滑系统可以比光滑系统具有更多的极限环,并且切换线在非光滑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动力系统
2025-04-02 发布

费曼积分中多重平方根的合理化

费曼积分通常通过其微分方程来计算。常常遇到的情况是,经过$\varepsilon$-因子化的微分方程仅包含具有代数参数的dlog形式,其中代数部分由(多重)平方根给出。众所周知,如果所有平方根可以同时被合理化,则费曼积分可以表示为多重多对数的形式。这是一个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本文研究了较弱的要求。我们讨论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在计算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合理化方法。特别是,我们证明了如果不同的合理化对应于同一条积分路径的不同参数化,则可以使用不同的合理化方法。我们给出了一个非平凡的例子——涉及七个平方根的一圈五边形函数,其中三个相邻的外部腿具有质量——展示了在这种技术下结果可以表示为多重多对数的形式。

高能物理-唯象学
高能物理-理论
2025-04-02更新2025-01-13 发布

少即是多:多类别无监督异常检测中的Dinomaly方法

近期研究强调了无监督异常检测(UAD)的一个实用设置,即为多类别图像构建统一模型。尽管在解决这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方面取得了各种进展,但在多类别设置下的检测性能仍远远落后于最先进的类别分离模型。我们的研究旨在弥合这一显著的性能差距。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最小化重构的异常检测框架Dinomaly,该框架利用纯Transformer架构,无需依赖复杂的结构设计、额外模块或专门技巧。鉴于此强大的框架仅由注意力机制和MLPs组成,我们发现了四个对多类别异常检测至关重要的简单组件:(1)基础Transformer提取通用且判别性强的特征;(2)噪声瓶颈,其中预设的Dropout完成所有噪声注入操作;(3)线性注意力机制,其自然无法聚焦;(4)宽松重构,不强制逐层和逐点重构。我们在流行的异常检测基准数据集MVTec-AD、VisA和Real-IAD上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所提出的Dinomaly在这三个数据集上的图像级别AUROC分别达到了99.6%、98.7%和89.3%,不仅优于最先进的多类别UAD方法,还实现了最先进的类别分离UAD记录。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025-04-02更新2024-05-23 发布

拟随机图中的生成团细分结构

本文研究了满足特定拟随机条件的图中生成团细分结构的存在性问题。具体而言,我们证明了以下三个结果。首先,存在常数 $C>0$ 和 $c\in (0,1]$,使得当 $d/\lambda \geq C$ 时,每个 $(n,d,\lambda)$-图包含生成 $K_t$ 的细分结构,其中 $2\leq t \leq \min\{cd,c\sqrt{\frac{n}{\log n}}\}$。其次,存在常数 $C>0$ 和 $c\in (0,1]$,使得当 $d/\lambda \geq C\log^3n$ 时,每个 $(n,d,\lambda)$-图包含生成近似平衡的 $K_t$ 的细分结构,其中 $2\leq t \leq \min\{cd,c\sqrt{\frac{n}{\log^3n}}\}$。最后,我们证明了对于任意 $\mu>0$,存在常数 $c,\varepsilon\in (0,1]$ 和 $n_0\in \mathbb{N}$,使得当 $n\geq n_0$ 时,每个最小度至少为 $\mu n$ 且不含 $\varepsilon n$ 大小二分洞的 $n$-顶点图包含生成近似平衡的 $K_t$ 的细分结构,其中 $2\leq t \leq c\sqrt{n}$。

组合学
2025-04-02 发布

关于Euler-Maruyama格式在多维SDEs中处理不连续漂移系数的表现研究

本文研究了$d$维随机微分方程(SDEs)在漂移系数不连续情形下的强逼近问题。更具体地讲,我们假设漂移系数在正达到度量的可定向$C^4$超曲面上是分段Lipschitz连续的,且例外集为$\Theta\subset \mathbb{R}^d$,扩散系数为Lipschitz连续,且在$\Theta$的邻域内,两类系数均有界,扩散系数在$\Theta$方向上有非退化的部分。近年来,文献中已经证明了一些关于此类SDEs强逼近的结果,并特别研究了Euler-Maruyama格式的表现。对于$d=1$且$\Theta$有限的情形,已知Euler-Maruyama格式实现了$L_p$误差至少为$1/2$的收敛率(对所有$p\geq 1$),与经典情况下Lipschitz连续系数的情况一致。对于$d>1$,仅知道当$\mu$和$\sigma$系数全局有界时,Euler-Maruyama格式实现$L_2$误差至少为$1/4-$的收敛率。本文证明了在上述设定下,Euler-Maruyama格式实际上对所有$d\in\mathbb{N}$和所有$p\geq 1$实现了至少为$1/2-$的$L_p$误差收敛率。该结果的证明基于经典的变换方法,即将此类SDE转化为具有全局Lipschitz连续系数的SDE,一个适用于非全局$C^2$函数的新It\^{o}公式,以及对时间连续Euler-Maruyama格式的实际位置及其在底层网格的前一时刻位置在超曲面$\Theta$两侧总期望时间的详细分析。

数值分析
cs.NA
概率论
2025-04-02 发布

数域上具有指定挠子群的椭圆曲线密度

设 $K$ 为一个数域。对于正整数 $m$ 和 $n$,满足 $m\mid n$,令 $\mathscr{S}_{m,n}$ 表示定义在 $K$ 上的所有椭圆曲线 $E/K$ 的集合,且满足 $E(K)_{\operatorname{tors}}\supseteq \mathscr{T}\cong \mathbb{Z}/m\mathbb{Z}\times \mathbb{Z}/n\mathbb{Z}$。我们证明,若模曲线 $X_{1}(m,n)$ 的亏格为 $0$,则“几乎所有” $E\in \mathscr{S}_{m,n}$ 满足 $E(K)_{\operatorname{tors}}= \mathscr{T}$,即挠子群不大于 $\mathscr{T}$。特别地,当 $m=n=1$ 时,该结果将Duke关于 $\mathbb{Q}$ 的定理推广到任意数域 $K$ 的平凡挠子群情形。

数论
2025-04-02更新2022-09-07 发布

1型糖尿病患者自动化胰岛素递送与非自动化胰岛素递送下不同时间范围内低血糖前后的血糖变异性研究

管理1型糖尿病(T1D)的目标是在目标范围内优化血糖水平,同时尽量减少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运动由于对葡萄糖动力学的复杂影响,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尽管糖尿病技术取得了进步,但在了解运动、血糖变异性(GV)和低血糖在自动化胰岛素递送(AID)和非AID用户中的关系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此外,关于低血糖前后血糖变异性的时间进程以及长时间发作对葡萄糖恢复的影响,相关研究也较为有限。本研究分析了《1型糖尿病与运动计划》(T1DEXI)数据集,评估了AID组(n=222)和非AID组(n=276)用户在GV、低血糖、性别和运动交互方面的表现。研究考察了围绕低血糖事件的血糖变异性指标(如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模式,重点关注这些事件前后48小时内的变化。我们进一步评估了不同低血糖水平(41-50 mg/dL、51-60 mg/dL和61-70 mg/dL)对事件后葡萄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AID还是非AID用户,在低血糖前后长达48小时内,GV均有所增加,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BR升高现象在所有组别中持续存在,峰值出现在低血糖发作期间。值得注意的是,使用AID的女性相比非AID女性实现了显著改善的葡萄糖稳定性——这一组内差异大于男性观察到的结果。个体层面的AID分析表明,长时间的低血糖发作(>40分钟)会导致TBR升高持续更久,表明即使有AID干预,恢复速度仍然较慢。GV趋势可能有助于预测长期的低血糖情况。将GV模式整合到AID系统中可以增强葡萄糖稳定性并减轻低血糖循环。

定量方法
2025-04-02 发布

共 13511 条搜索结果

共 135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