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广义类e过程与序贯假设检验中的普适对数最优性

我们研究了通过打赌进行序贯假设检验的问题。对于一类广义复合检验问题——包括有界均值检验、有界随机向量组的相等均值检验,以及两样本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的一些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证明了满足特定次线性遗憾界条件的任何e过程在复合备择假设下都是自适应地、渐近地且几乎必然的对数最优。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最优性概念,此前尚未在上述问题中建立。我们在更一般的情况下提供了满足这一概念的具体检验超鞅和e过程。此外,我们推导出了所有这些情况下由此产生的序贯检验的期望拒绝时间的匹配上下界。这些结果的证明仅作了弱的、算法无关的矩假设,并依赖于一种涉及前述遗憾和一簇基准投资组合的一般性证明技术。最后,我们讨论了所有这些定理如何在分布一致的意义下成立,这是一种更强的对数最优性概念,似乎在文献中是新的。

统计学理论
方法论
统计理论
2025-04-03 发布

基于八叉树自适应标记的高效形状生成方法

许多三维生成模型依赖变分自编码器(VAEs)学习紧凑的形状表示。然而,现有方法将所有形状编码为固定大小的标记,忽略了三维数据在尺度和复杂度上的固有差异。这导致了低效的潜在表示,可能会影响下游生成任务。我们通过引入基于八叉树的自适应标记框架解决了这一挑战,该框架根据形状复杂度调整潜在表示的维度。我们的方法基于二次误差的细分标准构建自适应八叉树结构,并使用基于查询的变换器为每个八叉树单元分配形状潜在向量。在此标记化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八叉树的自回归生成模型,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可变大小的表示进行形状生成。广泛的实验表明,与固定大小的方法相比,我们的方法可以将标记数量减少50%,同时保持相当的视觉质量。当使用相似的标记长度时,我们的方法生成的形状质量显著更高。结合我们的下游生成模型,我们的方法比现有方法创建了更详细和更多样化的三维内容。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025-04-03 发布

关于无限二部图的圈覆盖问题

给定一个图 $G$ 和其顶点集的一个大小至少为 2 的子集 $X$,我们用 $N^2_G(X)$ 表示在 $G$ 中与 $X$ 中至少两个顶点相邻的所有顶点集合。若对于二部图 $G$ 的两边 $A$ 和 $B$,任意大小至少为 2 的 $A$ 的顶点子集 $X$ 都满足 $\vert N^2_G(X)\vert \geq \vert X\vert$,则称 $G$ 满足双 Hall 性质。Salia 猜想:如果 $G$ 是满足双 Hall 性质的二部图,则存在一个圈覆盖 $A$ 中的所有顶点。本文研究了该猜想在无限图上的限制情况。为此,我们利用端点和无限圈的定义。容易看出,Salia 的猜想对一般的无限图是不成立的。因此,我们的结果均为部分结果。在某些假设下,可以得到一个互不相交且每个子图都是 2-正则的子图族,覆盖 $A$。我们证明了当 $B$ 为局部有限而 $A$ 为可数时,该猜想成立。进一步地,假设该猜想对有限图成立,则在 $B$ 的顶点度数满足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该猜想对无限图也成立。这一结果受到 Barát、Grzesik、Jung、Nagy 和 Pálvölgyi 对有限图所得结果的启发。最后,我们还证明了如果 Salia 的猜想对某些无限图的情况成立,则 Lavrov 和 Vandenbussche 提出的关于有限图的猜想也成立。

组合学
普通拓扑
05C05 05C38 05C63 54H99
2025-04-03 发布

代数栈的正则性和有界$t$-结构

我们的工作展示了(预期中的)关于(Noetherian)代数栈正则性的上同调刻画;一个代数栈是正则的当且仅当所有具有有界且相干上同调的复形都是完全的。这自然使我们能够将对于概形已知的各种结论推广到代数栈上。特别地,Antieau--Gepner--Heller和Bondal--Van den Bergh的猜想,Neeman已经对概形解决的问题,也被证明适用于合适的代数栈。

代数几何
交换代数
14A30 (primary), 14F08, 14A20, 14D23
2025-04-03 发布

$K(n)$-局部同伦论中Picard群的逆极限拓扑与profinite下降理论

本文研究了$K(n)$-局部同伦论中Picard群的profinite下降理论,通过其逆极限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基于Burklund关于广义Moore谱乘法结构的结果,我们证明了$K(n)$-局部交换环谱上的模范畴等价于其在广义Moore谱塔的基变换的极限。由此,$K(n)$-局部Picard群被赋予了自然的逆极限拓扑。这一拓扑使得我们可以识别$K(n)$-局部profinite Galois扩张的Picard空间下降谱序列的整个$E_1$和$E_2$页。我们的主要例子是Morava $E$-理论$E_n$在Morava稳定群$\mathbb{G}_n$的所有闭子群$G$下的同伦不动点$E_n^{hG}$的$K(n)$-局部Picard群。当$G=\mathbb{G}_n$时,Heard和Mor对此进行了研究。在高度1的情况下,我们计算了$\mathbb{G}_1=\mathbb{Z}_p^\times$的所有闭子群$G$下$E_1^{hG}$的Picard群作为Mackey函子的情况。

代数拓扑
14C22, 55P43 (Primary) 20E18, 55N22, 55T25 (Secondary)
2025-04-03更新2023-09-10 发布

MegaMath:突破开放数学语料库的极限

数学推理是人类智能的核心,也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高级能力的关键基准。然而,研究社区仍然缺乏一个专门针对数学中心化LLMs预训练需求的开放、大规模、高质量语料库。我们提出了MegaMath,这是一个通过以下实践从多样化的数学关注来源精心策划的开放数据集:(1)重新审视网络数据:我们使用数学导向的HTML优化、基于fasttext的过滤和去重,从Common Crawl中重新提取数学文档,从而在互联网上获取更高品质的数据。(2)召回与数学相关的代码数据:我们从大规模代码训练语料库Stack-V2中识别出高质量的数学相关代码,进一步增强数据多样性。(3)探索合成数据:我们从网络数据或代码数据中合成QA风格的文本、与数学相关的代码以及交错的文本-代码块。通过整合这些策略并通过广泛的消融实验验证其有效性,MegaMath提供了3710亿个token,在现有开放数学预训练数据集中数量最多且质量最高。

计算与语言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2025-04-03 发布

Ricci流的收敛性与调和映射热流的长时间存在性

对于渐近于紧致可积收缩子的古老Ricci流,或者发展出有限时间奇点并以该收缩子为模型的Ricci流,我们证明了在所有时间上Ricci流与收缩子之间的调和映射热流的长时间存在性。这为Ricci流提供了整体抛物线规范,并表明在不考虑任何微分同胚的情况下,切触流是唯一的。我们给出了两个主要应用:首先,我们构造并分类了所有渐近于任意紧致可积收缩子的古老Ricci流,证明它们以指数速率收敛;其次,我们得到了以收缩子为模型的奇点处的最佳收敛率,其由熵稳定性算子的第一个负特征值决定。特别地,我们证明了任何发展出球面$\mathbb S^n$奇点的Ricci流至少以速率$(-t)^{\frac{n+1}{n-1}}$收敛。

微分几何
PDE分析
53E20
2025-04-03 发布

北方与孤星超新星宿主星系调查I:局部宿主星系H$α$面亮度与Ia型超新星的哈勃残差

我们利用麦克唐纳天文台哈兰·J·史密斯望远镜上的乔治和辛西娅·米切尔光谱仪获得了94个星系(0.01 < z < 0.058)的光学积分场单元(IFU)光谱,这些星系曾是Ia型超新星(SNe Ia)的宿主星系。我们选择了具有恒星形成形态的宿主星系,这与里斯等人(2022年)使用的标准一致。我们在超新星位置周围1千秒差距范围内测量了每个宿主星系的H$α$面亮度。使用Pantheon+样本的距离数据,我们发现,在73个宿主星系的样本中,与局部H$α$面亮度相比,哈勃残差存在-0.097 $\pm$ 0.051 mag的跃迁,显著性为1.9$\sigma$。在修正光变曲线形状和颜色后,环境中的H$α$面亮度较小的超新星平均亮度较低。我们样本中的几乎所有超新星都是由目标导向巡天发现的。使用主要来自附近超新星工厂(Nearby Supernova Factory)无目标巡天的独立样本,里戈等人(2020年)发现了一个跃迁,其中被动环境中的超新星更亮,跃迁幅度为0.045 $\pm$ 0.029 mag,与我们的测量结果有2.4$\sigma$的张力。里戈等人(2013年)将Ia型超新星的小哈勃残差(< -0.1)和微弱的局部H$α$面亮度(log10(H$α$面亮度/(erg$^{-1}$s$^{-1}$kpc$^2$)) = 38.32)定义为M$_2$群体。我们样本中被归类为M$_2$的超新星比例较低(7%对比21%)。当我们加入另外12个早期类型星系时,M$_2$型超新星的数量几乎翻倍,但与里戈等人(2020年)测量的哈勃残差跃迁仍存在1.7$\sigma$的张力。

星系天体物理学
2025-04-03 发布

基于NuSTAR观测的经典超巨星X射线双星4U 1907+09的变率研究

我们利用2024年新的NuSTAR观测数据,研究了超巨星X射线双星4U 1907+09的X射线变率特性。在之前的NuSTAR观测中,该源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流量水平,但在本次观测中流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光变曲线显示出消光(离态)和耀发(亮态)。在亮态期间进行的相位一致的时间分析得到了脉冲周期为$443.99(4)~\mathrm{s}$的结果,表明脉冲星的持续减速。脉冲轮廓呈现出不对称的双峰结构,两个峰之间的相位分离为0.47。此外,在$\sim 17.6~\mathrm{keV}$处检测到一个回旋共振散射特征(CRSF),其谐波出现在$\sim 38~\mathrm{keV}$,并在所有流量状态下均被观测到。基于流量分辨的谱分析显示,尽管流量变化了25倍,但CRSF保持恒定。光子指数和折叠能量等谱参数与脉冲形状呈反相关系,而截止能量则与其同相。亮态下的源辐射亮度为$2.85 \times 10^{35}~\mathrm{erg~s^{-1}}$,与预期的由无碰撞气体介导的冲击产生的“笔形”束辐射模式一致。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该系统的吸积动力学和磁场几何结构。

高能天体物理现象
2025-04-03 发布

声子谱、量子几何与Goldstone定理

声子是所有晶体的重要准粒子,在热输运和超导性等基本性质中起关键作用。特别是,声学声子可以被解释为由于平移对称性的自发破缺而产生的Goldstone模。本文研究了在无Holstein声子的情况下声子谱的量子几何贡献。以石墨烯为例,我们将动力学矩阵分解为具有不同电子能量和波函数依赖性的不同项,并探讨了量子几何在决定材料声子谱方面的作用。

介观与纳米尺度物理
材料科学
2025-04-03更新2025-02-06 发布

GPT-ImgEval:图像生成领域GPT4o的综合评估基准

OpenAI的GPT4o模型在图像生成和编辑方面的突破性表现引发了社区的极大兴趣。本技术报告首次展示了评估基准(命名为GPT-ImgEval),从生成质量、编辑能力以及基于世界知识的语义合成三个关键维度对GPT-4o的表现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诊断。在所有三项任务中,GPT-4o表现出色,在图像生成控制和输出质量方面显著超越现有方法,同时展现出卓越的知识推理能力。此外,基于GPT-4o生成的数据,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模型的方法来研究其底层架构,实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结合了自回归(AR)机制和基于扩散的解码头部,而非类似VAR的架构。我们还对GPT-4o的整体架构进行了全面推测。此外,我们通过一系列分析识别并可视化了GPT-4o在图像生成中的特定局限性和常见合成伪影,并对GPT-4o与Gemini 2.0 Flash在多轮图像编辑中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讨论了GPT-4o输出的安全影响,特别是其被现有图像取证模型检测的可能性。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促进可重复性和图像生成及相关领域的创新。用于评估GPT-4o的代码和数据集可在https://github.com/PicoTrex/GPT-ImgEval找到。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025-04-03 发布

基于多头自适应图卷积网络的稀疏点云人体活动识别

人体活动识别对于支持独立生活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老年人和需要帮助的人群。具有监控功能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可以提高安全性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尽管基于图像的方法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隐私问题以及对低光或黑暗条件敏感性的限制,其应用仍然受到局限。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毫米波(mmWave)雷达可以生成保护隐私的点云数据。然而,处理稀疏且噪声较多的点云数据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虽然基于图的方法和注意力机制显示出潜力,但它们主要依赖于“固定”核函数;这些核函数在所有邻域中均匀应用,凸显了需要能够动态调整核函数以适应点云数据中每个局部邻域特定几何结构的自适应方法。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性,我们在图卷积框架内引入了一种自适应方法。我们的多头自适应核(MAK)模块生成多个动态核函数,每个核函数捕获局部特征空间的不同方面。通过逐步优化局部特征同时保持全局空间上下文,我们的方法使卷积核能够适应变化的局部特征。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方法的有效性,在人体活动识别任务中达到了最先进的性能。我们的源代码已公开发布在:https://github.com/Gbouna/MAK-GCN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
2025-04-03 发布

随机交织图空集的尖锐连通性界

我们研究三维及以上维度中随机交织图空集在强度为 \( u \) 时的渗流问题,并对所有 \( u > 0 \) 的情况下推导截断两点函数的下界。这些下界在三维情况下对所有 \( u \) 和高维情况下除临界参数 \( u_* \) 外均达到主要指数阶的最优性,且与文章 arXiv:2503.14497 中得到的上界相匹配。在三维情况下,我们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截断两点函数在大距离 \( x \) 处的增长率仅依赖于 \( x \) 的欧几里得范数,这揭示了临界条件下尺度极限的(欧几里得)不变性。该速率函数非常特殊,包含对数修正项,并带有明确的前因子,当参数 \( u \) 接近临界点 \( u_* \) 时该前因子趋于零。一个特别的挑战来自由于超临界相中截断引起的单调性缺失,以及我们寻求的精确(旋转不变的)控制,这些控制测量了某种“调和回波”函数的影响。其中,它们的推导依赖于随机游走沿任意方向 \( e \) 的命中概率的相当精细的估计,这些估计在离散层面上见证了这种不变性,排除了直接应用投影论证的可能性。

概率论
数学物理
数学物理
60K35, 60G50, 82B43
2025-04-03 发布

耦合语义-几何模型与语义安全意识的在线混合信念POMDP

在复杂且未知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通常需要对环境进行几何-语义表征,以便安全地完成任务。在推断环境的同时,它们必须考虑多种可能的情景以规划未来的动作。由于物体类别为离散变量,而机器人的自身姿态及物体的姿态为连续变量,因此可以通过混合离散-连续信念来表征环境,并根据模型和输入数据对其进行更新。环境的先验概率和观测模型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从数据中学习得到。这些模型通常耦合了环境的语义和几何属性,导致语义变量相互关联,使得语义状态空间维度呈指数级增长。本文研究了在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下基于混合语义-几何信念的不确定性规划问题。所考虑的模型和先验考虑了语义变量与几何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在POMDP框架内,我们引入了语义感知的安全性概念。获取用于估计值函数的理论混合信念代表性样本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作为关键贡献,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信念形式并利用其抽取代表性样本。我们证明,在某些条件下,可以通过对所有可能的语义映射进行显式期望,高效计算值函数和安全性概率。我们的仿真结果表明,与在完整语义状态空间上对理论混合信念采样后进行穷尽估计的评估器相比,我们所提出的客观函数和安全性概率的估计达到了相似的准确性水平。然而,我们的估计器的复杂度是多项式而非指数级。

机器人学
None
2025-04-03更新2025-01-20 发布

次级CMB对温胀宇宙的预报

我们在未来的宇宙微波背景(CMB)观测背景下,报告了对温胀宇宙的预报限制,这些数据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获得。这些观测可能最终为我们揭示了暴胀期间引力波产生的缺失信息,这通过检测到非零的张量-标量比值来反映,这对CMB的B模式功率谱至关重要。我们考虑了三种未来调查的影响,即CMB-S4、Simons Observatory和空间任务$\textit{LiteBIRD}$,在四次典型温胀模型的参数空间限制方面,这些模型基于四次势能理论,具有良好的理论动机。我们发现,与最近基于当前$\textit{Planck}$+BICEP/Keck Array数据的结果相比,这三项调查显著改善了模型的参数空间。此外,地面和空间(SO+$\textit{LiteBIRD}$和CMB-S4+$\textit{LiteBIRD}$)联合调查进一步收紧了约束条件,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的温胀宇宙情景。当我们将模型预测与$\Lambda$CDM+$r$预测进行比较时,这种结果变得更加明显,后者兼容$r=0$,其中已有模型被数据排除。

宇宙学和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2025-04-03更新2024-12-03 发布

抑制科学界作者滥用问题的影响

科研绩效常通过文献计量指标进行衡量,例如论文发表数量、总引用次数以及$h$-指数等。这些指标影响职业发展、薪资调整、行政机会、资金前景及专业认可度。然而,对这些指标的依赖也使它们成为操纵、误用和滥用的目标。一个主要的伦理问题是作者滥用,包括付费作者、名义作者、剥削性作者和卡特尔作者。这些做法普遍存在,因为它们可以同时人为提高多种文献计量指标。我们的研究表明,过去34年间,多个学科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和中位数作者数显著增加。虽然识别作者滥用行为很重要,但全面调查每篇论文的做法并不现实。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斐波那契数倒数的信用分配方案,旨在调整个人贡献的信用,同时系统性地减少潜在作者滥用的信用。该方案与科学协会严格规定的作者身份指南保持一致,要求在研究的大多数阶段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也适应了科学出版社较为宽松的作者身份认定标准。我们重新校准传统的文献计量指标,强调作者贡献而非参与发表情况。此外,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T^{\prime}$-指数,用于评估研究人员在其发表的论文中的主导和贡献角色。我们提出的信用分配方案能够减轻作者滥用的影响,促进更道德的科学生态系统。

数字图书馆
2025-04-03 发布

测量大型语言模型在标注新闻来源方面的容量

自2022年底ChatGPT推出以来,大型语言模型及其评估能力一直在学术研究和工业界中持续讨论和评估。在法律、医学和数学等领域已经开发了多种场景和基准(Bommasani等,2023),并且对模型变体的评估也在不断进行。然而,新闻领域尤其是新闻来源和伦理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场景开发关注。新闻在民主制度中是一项重要的真相判定功能(Vincent,2023),而来源是所有原创新闻输出的重要支柱。评估大型语言模型在识别和标注新闻故事中不同来源信号以及记者如何为其辩护的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场景,需要采用基准方法。这为构建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潜力,以对比更透明且更具伦理严谨性的新闻形式与日常新闻内容。本文提出了一种场景,用于评估大型语言模型在识别和标注基于新闻学研究(Gans,2004)五类框架的新闻故事中的来源表现。我们提供了使用案例、数据集和指标,并作为系统基准化的第一步。我们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方法在识别新闻故事中的所有来源陈述以及匹配来源类型方面还有更多工作要做,而识别来源辩护的任务更加困难。

计算与语言
计算机与社会
2025-04-03更新2024-12-30 发布

映射银河系外盘面天体物理调查(MaNGA)矮星系样本(MaNDala):恒星分布及梯度特征

我们利用积分场光谱观测数据,从MaNDala样本中的124个亮矮星系(质量范围为$10^{7.53}\leq M_*/M_\odot\leq 10^{9.06}$)中推导出各种恒星群体(SP)属性的径向分布及内区($0 \leq R/R_e \leq 1$)和外区($0.75 \leq R/R_e \leq 1.5$)梯度。针对矮星系复杂的结构,我们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来推导SP径向分布:两种基于同心椭圆环的方法,以及两种利用空间分辨率数据的方法。对于每种方法,我们应用了四种方式来计算亮度加权和质量加权的年龄、恒星金属丰度、尘埃消光、D4000指数、恒星质量和恒星形成率(SFR)面密度以及比恒星形成率的内区和外区梯度。虽然点扩散函数对SP梯度的影响较小,但表征径向分布的方法显著影响这些梯度。对于固定的属性,基于同心环方法得出的内区梯度差异约为$\sim0.05\text{-}0.1 \text{ dex/}R_e$,而外区梯度可达到$0.5\text{-}1 \text{ dex/}R_e$,相对于该属性的所有梯度中位数$\text{med}\left(\{\nabla \mathcal{G}\}_i\right)$。空间分辨方法得到的差异较小,$\lesssim0.1 \text{ dex/}R_e$。对于某些SP梯度,例如$\nabla_\text{SFR}$,不同方法之间的离散程度与$\text{med}\left(\{\nabla \mathcal{G}\}_i\right)$相当。尽管无法选择单一优选方法来确定SP梯度,但我们建议对每个SP属性使用$\text{med}\left(\{\nabla \mathcal{G}\}_i\right)$。由此得出的中值年龄和金属丰度表明,总体而言,亮矮星系经历了适度的内向外形成过程,并且从低金属丰度气体中进行了显著的早期恒星形成,同时旧恒星群体向外迁移。所推导的SP梯度为矮星系中的反馈机制提供了有力的限制条件。

星系天体物理学
2025-04-03 发布

通过Floquet工程化双色脉冲实现鲁棒纠缠光子生成

由共振双光子激发驱动的量子发射器是确定性产生纠缠光子对的主要来源,这对可扩展的光子量子技术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共振方案对激光功率波动非常敏感,并且对具有小双激子结合能的发射器提出了额外的实验挑战。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设计原则,可以识别出具有显著提高鲁棒性和降低激光滤波要求的双激子制备方案:超快全光Floquet工程。这是通过使用两个强且对称失谐的双色脉冲实现的,其叠加生成一个驻波哈密顿量,从而直接耦合基态和双激子态。此外,脉冲延迟作为一个调节旋钮,引入一个有效磁场,将布洛赫球体轨迹集中在双激子态上,从而在广泛的参数范围内使双激子制备特别鲁棒。实验上,我们实现了超过96%的双激子占据率,并保持了93.4%保真度的光子对纠缠。我们的方案突显了Floquet工程化多色激发协议在按需量子光源中的巨大影响。

量子物理
光学
2025-04-03 发布

格点QCD中的μ子$g-2$强子真空极化:完整短距离和中间距离窗口

我们给出了μ子反常磁矩$a_\mu$的强子真空极化(HVP)贡献在短距离和中间距离窗口区域的完整结果,这两个区域分别占总HVP对$a_\mu$贡献的大约10%和35%。特别是,我们进行了格点QCD计算,包括同位旋对称的连接项和非连接项贡献,以及由强同位旋破缺引起的修正。对于短距离窗口可观测量,我们研究了所谓的对数增强效应以及该区域内与交错夸克相关的显著振荡现象。对于占主导地位的同位旋对称轻夸克连接贡献,我们得到$a^{ll,\,{\mathrm{SD}}}_{\mu}(\mathrm{conn.}) = 48.139(11)_{\mathrm{stat}}(91)_{\mathrm{syst}}[92]_{\mathrm{total}} \times 10^{-10}$ 和 $a^{ll,\,{\mathrm{W}}}_{\mu}(\mathrm{conn.}) = 206.90(14)_{\mathrm{stat}}(61)_{\mathrm{syst}}[63]_{\mathrm{total}} \times 10^{-10}$。我们利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全面估计了各个贡献之间的协方差矩阵。我们的完整窗口贡献确定值为$a^{{\mathrm{SD}}}_{\mu} = 69.05(1)_{\mathrm{stat}}(21)_{\mathrm{syst}}[21]_{\mathrm{total}} \times 10^{-10}$ 和 $a^{{\mathrm{W}}}_{\mu} = 236.45(14)_{\mathrm{stat}}(83)_{\mathrm{syst}}[85]_{\mathrm{total}} \times 10^{-10}$。这项工作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努力的一部分,目标是以千分之几的不确定性计算HVP的所有贡献。

高能物理-晶格
高能物理-实验
高能物理-唯象学
2025-04-03更新2024-11-14 发布

共 13511 条搜索结果

共 135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