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于有限链上部分保序变换的幺半群:定义域和值域为区间的变换

本文研究了由具有$n$个元素的链上的所有部分保序变换构成的幺半群$\mathcal{PIO}_{n}$及其子幺半群$\mathcal{PIO}_{n}^-$(所有保序减少变换)。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给出$\mathcal{PIO}_{n}^-$和$\mathcal{PIO}_{n}$的展示。此外,对于这两个幺半群,我们描述了正则元并确定了它们的秩、基数以及幂等元和幂零元的数量。

环与代数
20M20, 20M05, 20M10
2025-03-25 发布

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数据中心联邦图学习

在联邦图学习(Federated Graph Learning, FGL)中,由于隐私问题,完整的图会被分割为多个子图并存储在各个客户端中,所有客户端仅通过传输模型参数来联合训练全局图模型。然而,FGL面临的一个痛点是异构性问题,即节点或结构在客户端之间表现出非独立同分布(non-IID)特性(例如,不同的节点标签分布),这严重削弱了FGL的收敛性和性能。现有方法主要集中在模型层面的设计策略,即设计模型以提取共同知识来缓解异构性。然而,这些模型层面的策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异构性问题,因为当转移到其他任务时,模型需要从头开始重新设计。受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取得显著成功的启发,我们旨在利用LLMs全面理解和增强本地带文本属性的图,从而在数据层面解决数据异构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框架LLM4FGL,创新性地将LLM用于FGL的任务分解为两个理论上的子任务。具体而言,对于每个客户端,首先利用LLM生成缺失的邻居节点,然后推断生成节点与原始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了提高生成节点的质量,我们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联邦生成与反馈机制,无需修改LLM的参数,而是依赖于所有客户端的集体反馈。在生成邻居节点之后,所有客户端使用预训练的边预测器推断缺失的边。此外,我们的框架可以无缝集成到现有的FGL方法中作为一个插件。在三个真实世界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我们方法相对于先进基线的优势。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2025-03-25 发布

高维Seiberg-Witten方程的解

本文探讨了由Fine和作者首先引入的高维广义Seiberg-Witten方程的解。从一个具有spin$^\mathbb{C}$结构的定向$n$维黎曼流形出发,我们描述了一组椭圆方程,这些方程在三维和四维情形下恢复传统的Seiberg-Witten方程。论文重点在于构造五维、六维和八维情形下的显式解,有时需要引入调和扰动项以确保解的存在。在六维和八维情形下,我们在Kähler流形上构造了解,并将这些解与涡旋联系起来。在五维情形下,我们在闭黎曼曲面与$\mathbb{R}^3$的乘积流形上构造了解,这些解在$\mathbb{R}^3$方向上具有不变性,并可与黎曼曲面上的涡旋相关联。高维情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解空间的非紧性,这与低维情形中紧模空间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我们的解中,这种非紧性与某些奇数维调和形式的存在有关,在六维情形下给出了一个具体例子。

微分几何
53C27, 53C21
2025-03-25 发布

VecTrans:一种用于高性能CPU上更好自动向量化的大语言模型转换框架

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代码生成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能力,但由于幻觉问题以及缺乏领域特定推理等原因,其在编译器优化中的有效应用仍是一个开放性的挑战。向量化是一种提升代码性能的关键优化手段,但由于编译器难以识别复杂的代码模式,向量化往往失败,而这些复杂模式通常需要大量的经验知识。LLMs因其能够捕捉复杂的模式,为解决这一挑战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VecTrans的新框架,该框架利用LLMs增强基于编译器的代码向量化。VecTrans首先利用编译器分析来识别潜在的可向量化代码区域,然后利用LLM将这些区域重构为更易于编译器自动向量化的模式。为了确保语义正确性,VecTrans还在中间表示(IR)层面上集成了混合验证机制。通过上述努力,VecTrans结合了LLMs的适应性和编译器向量化精度,从而有效地打开了向量化的机会。实验结果显示,在Clang、GCC和BiShengCompiler都无法向量化的全部50个TSVC函数中,VecTrans成功向量化了23个案例(46%),并实现了平均2.02倍的速度提升,大大超越了最先进的性能。

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性能
2025-03-25 发布

KiDS-Legacy:弱引力透镜剪切一致性和外部探针联合宇宙学限制

我们展示了千度巡天(KiDS-Legacy)最终数据发布版的弱引力透镜剪切一致性分析。通过采用三类一致性指标,我们比较了由红移、角尺度、星系颜色和空间区域划分的KiDS-Legacy数据集子集的宇宙学限制。我们还回顾了一系列二点弱引力透镜剪切统计量。由于数据通过了所有一致性指标测试,我们证明KiDS-Legacy是迄今为止最内部一致的KiDS目录。在KiDS-Legacy与DES Y3弱引力透镜剪切的联合宇宙学分析中,结合Pantheon+型Ia超新星编纂数据和DESI Y1的重子声波振荡数据,我们发现的约束与普朗克对宇宙微波背景测量的结果一致,$S_8\equiv \sigma_8\sqrt{\Omega_{\rm m}/0.3} = 0.814^{+0.011}_{-0.012}$ 和 $\sigma_8 = 0.802^{+0.022}_{-0.018}$。

宇宙学和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2025-03-25 发布

KiDS-Legacy:红移分布及其校准

我们介绍了Kilo-Degree巡天(KiDS)第五版也是最后一版数据发布(DR5)的宇宙剪切分析的红移校准方法和偏差估计。KiDS-DR5包含了一个大幅扩展的光谱校准样本,这些样本来自在深度光谱区域拍摄的27平方度的专用光学和近红外成像数据。红移分布校准利用了一系列新方法和更新的模拟,产生了迄今为止KiDS使用的最精确的$N(z)$偏差估计。我们基于颜色的红移分布测量方法(SOM)的改进意味着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宇宙学分析使用更多每层析箱的源,并更好地估计给定可用光谱红移的情况下源样本的代表性。我们通过光谱交叉关联(CC)验证了基于颜色的红移分布估计。我们发现,我们的交叉关联红移分布测量方法的改进意味着SOM和CC方法之间估算的红移分布偏差在模拟中完全一致,并且数据校准在所有层析箱中的一致性优于$2\sigma$。

宇宙学和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2025-03-25 发布

加入协变量到边界:问题是什么?

在因果文献中,符号非参数界限用于部分识别因果效应的历史已相当悠久。尖锐界限(即尽可能利用所有可用信息使值域范围最窄的界限)通常是目标。因此,许多研究致力于推导尖锐界限,但这一概念具有细微差别且可能产生误导。在存在辅助协变量的情况下,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我们为协变量条件界限的点态和一致尖锐性提供了清晰定义,并以此证明了一些关于这两个概念之间关系的一般性和特定于工具变量(IV)设定的结果。正如我们所展示的,确定一般条件要困难得多,因此,我们敦促作者在通过条件加入辅助协变量时明确感兴趣的设定和所作假设。

方法论
62D20
2025-03-25更新2025-02-05 发布

半鞅随机微分方程解的Skorohod可测泛函表示

本文证明了大类半鞅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存在一个通用的Skorohod可测泛函表示。为此,我们证明了强解路径可以表示为驱动过程路径的可测函数,这些路径映射到所有右连续且具有左极限的函数空间,并赋予由Skorohod度量生成的Borel sigma域。该结果可用于计算由带有漂移项的纯跳跃Lévy过程驱动的SDE的Malliavin导数。

概率论
60H10, 60H07, 60G51
2025-03-25更新2022-01-17 发布

光的对称性、非对称性及其在非线性光学和超快现象中的作用

对称性的分析在科学领域极为有用。在物理学中,对称性被用来推导相互作用系统中守恒定律和跃迁的选择定则。在非线性光学(NLO)早期,人们根据介质的对称性(反映在NLO系数张量中)制定了一套光子过程的规则。尽管这种方法被认为完整且封闭,但随着多色超短激光脉冲(具有定制的偏振和时空结构)成为NLO的标准工具,该领域近期重新焕发活力。一种更完整的理论正在兴起,它旨在除了考虑介质的对称性外,还纳入光的所有可能的动力学自由度: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空间结构、时变偏振、时间包络等。这一理论发展也伴随着实验的进步,这些实验依赖于可以生成日益复杂形状的光束,包括实空间和各种合成维度中的拓扑结构、携带多色载波波浪、时变角动量、局部手性等。光场(具有独特的对称性或非对称性)与物质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这为开发亚飞秒分辨率的新超快光谱技术、精确控制物质以及深化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提供了关键。我们在此扩展领域回顾了这些最新进展,重点关注理论、其影响及开创性实验。我们的目标是在新兴的新形式主义下建立一套全面的数据库,涵盖调控非线性光学光-物质相互作用的对称性和选择定则,并邀请科学界参与这一努力。

光学
材料科学
化学物理
2025-03-25 发布

具有幂律长程跃迁的相互作用随机粒子的局域化

本文研究了具有幂律长程跃迁的相互作用随机粒子。通过格林函数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我们证明了在强无序情况下所有能量的幂律局域化。

数学物理
动力系统
数学物理
概率论
2025-03-25 发布

实随机矩阵的伪高斯正交系综

利用两个非零实参数$\lambda$和$\mu$,我们构造了由$\mathcal{N}=n(n+1)/2$个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数作为元素的大量$n\times n$($n$为偶数且较大)实伪对称矩阵的伪高斯正交系综,并研究其特征值的统计性质。当$\lambda\mu>0$时,证明伪对称矩阵类似于实对称矩阵,因此所有特征值均为实数,且谱分布满足Wigner统计。但当$\lambda\mu<0$时,特征值要么为实数,要么为共轭复数对。我们发现这些实特征值表现出中间统计特性。进一步证明,这些伪对称矩阵的对角化矩阵$\mathcal{D}$在常数度量$\zeta$下是伪正交的,即$\mathcal{D}^t\zeta\mathcal{D}=\zeta$,因此属于伪正交群。这些伪对称矩阵可用于表征具有精确(未破缺)或破缺的宇称-时间(PT)对称量子系统。

量子物理
统计力学
数学物理
数学物理
2025-03-25更新2018-02-13 发布

掩码与监督的强强联合:Masked Sub-branch方法

随机掩码输入的预训练已成为自监督训练的一种新趋势,然而监督学习在采用掩码增强时仍面临挑战,主要原因是训练不稳定。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称为Masked Sub-branch(MaskSub)。MaskSub由主分支和子分支组成,后者是前者的部分结构。主分支遵循常规的训练方法,而子分支则接受密集的掩码增强。通过类似于自蒸馏损失的松弛损失函数,MaskSub解决了训练不稳定性的问题。分析表明,MaskSub提升了性能,并且训练损失收敛速度比标准训练更快,这表明该方法稳定了训练过程。我们进一步验证了MaskSub在多种训练场景和模型中的表现,包括DeiT-III训练、MAE微调、CLIP微调、BERT训练以及分层架构(ResNet和Swin Transformer)。结果表明,MaskSub在所有情况下均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MaskSub为在各种训练方案下引入额外正则化提供了一个实用且有效的方法。代码见https://github.com/naver-ai/augsub。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机器学习
2025-03-25更新2023-06-20 发布

使用ATLAS探测器在$\sqrt{s} = 13$ TeV质心能量下测量伴随矢量玻色子产生并衰变为$WW^\ast$的希格斯玻色子产生截面

呈现了通过$WH$和$ZH$关联产生,并经由$H\rightarrow WW^\ast\rightarrow\ell\nu\ell\nu$和$H\rightarrow WW^\ast\rightarrow\ell\nu jj$衰变测量的总和微分希格斯玻色子产生截面的结果。分析使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在2015年至2018年间提供的质子-质子碰撞数据,并由ATLAS探测器记录,对应的综合亮度为140 fb$^{-1}$。测量得到的$WH$和$ZH$截面乘以$H\rightarrow WW^\ast$分支比之和为$0.44^{+0.10}_{-0.09}$(统计误差)$^{+0.06}_{-0.05}$(系统误差)pb,与标准模型预测一致。此外,通过矢量玻色子横向动量和简化模板截面框架下微分截面的测量进一步刻画了希格斯玻色子的产生特性。

高能物理-实验
2025-03-25 发布

四维欧氏空间中共形平坦超曲面的对偶对

本文研究了四维欧氏空间$\mathbb{R}^4$中的典型共形平坦(局部)超曲面。对于这样的超曲面$f$,存在其在$\mathbb{R}^4$中的对偶超曲面$f^*$,且该超曲面同样具有典型性和共形平坦性。通过对超曲面$f$重复实施反演和对偶变换的复合操作,可以从单个超曲面$f$得到无穷多个非等价的典型共形平坦超曲面。对偶超曲面$f^*$由嵌入映射的全微分定义,并以原超曲面$f$表示,但在$\mathbb{R}^4$中精确给出$f^*$的公式并不明显,因为积分全微分存在困难。因此,研究典型共形平坦超曲面时,明确$\mathbb{R}^4$中这对对偶超曲面之间的显式对应关系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阐明这对对偶超曲面$f$和$f^*$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通过从超曲面$f$的三维网格到$\mathbb{R}^4$的映射构造出$f^*$的所有正整数$n$对应的近似离散超曲面来实现这一点。这些近似值由典型共形平坦超曲面$f$的对偶不变量定义,其对偶不变量是从$f$到$\mathbb{R}^4$的映射。当$n$趋于无穷大时,这些近似值诱导了$f$和$f^*$对应的曲率曲面之间的映射。

微分几何
2025-03-25 发布

线性二阶常微分方程背后的普适几何结构

[arXiv:2503.17816v1]中关于实值线性二阶常微分方程 \( u''(x) + h(x)u(x) = 0 \),其中 \( h(x) \) 可微,与二维双曲几何之间深刻关系的研究被以多种方式推广。首先,我展示了等价的关系,其中双曲几何被二维(反)de Sitter 几何所取代。我证明了该方程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一对线性无关解,这些解可以局部用这种几何中的任意非竖直线段曲线来表达。我还证明了通过 \( u'(x) = \Theta(x)u(x) \) 得到的对应 Riccati 方程 \( \Theta'(x) + \Theta^2(x) + h(x) = 0 \) 的每个解本身都是二维(反)de Sitter 几何中的测地线曲线。接下来,当将 \( h(x) \) 推广为全纯函数 \( h(z) \) 后,我以几乎相同的方式表达了复数情形下 \( u''(z) + h(z)u(z) = 0 \) 的两个线性无关解,且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构建解的曲线是在球面的二维复黎曼几何中测地线。类似的复数 Riccati 方程结果随之得出。这种几何解释独立于函数 \( h(z) \),而全纯度量的形式与 [arXiv:2503.17816v1] 中发现的双曲度量相同。最后,我证明了该方程与四维伪黎曼 Kähler-Norden 几何存在等价关系。使用实数几何的优势在于,Kähler-Norden 流形中的某些二维子流形再现了与实方程相关的双曲几何以及(反)de Sitter 几何场景。这些场景均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分析与常微分方程
复变函数
微分几何
2025-03-25 发布

多模态变化检测统一框架M$^2$CD:结合专家混合与自蒸馏

大多数现有变化检测(CD)方法集中于处理不同时段捕获的光学图像,深度学习(DL)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灾害响应等极端场景下,合成孔径雷达(SAR)因其主动成像能力更适合提供灾后数据,这对变化检测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权重量化孪生网络难以有效学习光学图像与SAR图像之间的跨模态数据分布。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多模态变化检测框架M$^2$CD。我们在主干网络中引入专家混合(MoE)模块,以显式处理多样化的模态数据,从而提升模型学习多模态数据分布的能力。此外,我们创新性地设计了光学到SAR引导路径(O2SP),并在训练过程中实施自蒸馏,以减少不同模态特征空间的差异,进一步减轻模型的学习负担。我们基于CNN和Transformer主干网络设计了多个M$^2$CD变体。大量实验验证了所提框架的有效性,其中基于MiT-b1的M$^2$CD版本在光学-SAR变化检测任务中超越了所有当前最先进的(SOTA)方法。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025-03-25 发布

重排不变范数的齐次性

我们研究了定义在$[0,\infty)$上的重排不变空间$X$,对于这类空间,存在一个函数$h:(0,\infty)\to (0,\infty)$,使得对所有$f\in X$及$r>0$,均有$\|D_rf\|_X = h(r)\|f\|_X$成立,其中$D_r$为膨胀算子。我们证明了这种情况仅当$h(r)=r^{-\frac{1}{p}}$(对所有$r>0$)时可能成立,在这种情况下,称范数$\|\cdot\|_X$为$p$-齐次。我们探讨了哪些类型的重排不变空间满足这一条件,并展示了其一些重要的嵌入性质。

函数分析
46E30, 46B42
2025-03-25更新2025-01-26 发布

QUIC-Fuzz:一种针对QUIC协议的有效灰盒模糊测试工具

网络应用程序经常受到攻击。我们研究了为最近通过的QUIC网络协议开发有效且高效模糊测试工具的问题,以发现安全漏洞。QUIC提供了一种统一的传输层,用于低延迟、可靠的传输流,并且其设计本质上是安全的,代表了互联网的一种复杂协议设计,具有新特性和功能。模糊测试一个安全的传输层协议并非易事。目标交互的实时性、严格的规则约束、异步通信方式、状态依赖的交互特性、通信的安全机制(如完整性校验和加密)以及固有的开销(如目标初始化)对通用网络协议模糊测试工具提出了挑战。我们讨论并解决了针对传输层协议(如QUIC)进行模糊测试的相关挑战,开发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测试QUIC实现的机制,构建了一个原型灰盒突变型模糊测试工具——QUIC-Fuzz。我们使用QUIC-Fuzz测试了包括Google和阿里巴巴在内的6个维护良好的服务器端实现。结果显示,该模糊测试工具既高度有效又具备普适性。我们的测试发现了10个新的安全漏洞,其中已有2个获得了CVE编号。在代码覆盖率方面,QUIC-Fuzz在所有目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其他现有的最先进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工具(如Fuzztruction-Net、ChatAFL和ALFNet),代码覆盖率提升了高达84%,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QUIC-Fuzz能够发现这些漏洞。我们已在GitHub上开源了QUIC-Fuzz。

密码学与安全
软件工程
2025-03-25 发布

BiGGen Bench:基于语言模型的精细化评估基准

随着语言模型(LMs)能够处理广泛的任务,其评估变得与开发一样具有挑战性。当前大多数生成基准通过抽象的评估标准(如有用性和无害性)来评估LMs,这些标准往往缺乏人类评估的灵活性和细致程度。此外,这些基准倾向于过度关注特定能力(如指令遵循),导致覆盖范围存在偏差。为克服这些局限性,我们引入了BiGGen Bench,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生成基准,旨在全面评估LMs在77个多样化任务中的九种不同能力。BiGGen Bench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其采用实例特定的评估标准,这与人类评估的细微辨别高度一致。我们利用这个基准评估了103个前沿LMs,并使用五个评估者LMs进行评价。我们的代码、数据和评估结果均可在https://github.com/prometheus-eval/prometheus-eval/tree/main/BiGGen-Bench公开获取。

计算与语言
2025-03-25更新2024-06-09 发布

惯性约束聚变中受激拉曼散射的对流性质

以往理论预测的受激拉曼旁散射(SRSS)绝对增长率在近期无碰撞尺度的直接驱动实验中并未出现,其缺失归因于不同的原因。我们通过模拟提供了证据,表明在一个与实验相关的条件下,当有限宽度的激光入射到低于临界密度四分之一的非均匀低密度等离子体时,线性SRSS模式本质上均为对流性质(即绝对SRSS根本不存在)。我们新提出的公式通过数值拟合得出的对流增益随光束宽度单调增加且无饱和现象,这与以往对流SRSS理论的预测显著不同。

等离子体物理
2025-03-25 发布

共 13511 条搜索结果

共 135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