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无伽马射线暴光学余辉的本质:AT2023lcr的识别及多波段建模

近年来,宽视场光学巡天灵敏度和观测频率的提高使得多个未伴随检测到伽马射线暴(GRBs)的光学余辉被发现。我们展示了近期一次此类余辉(AT2023lcr)的识别、观测及其多波段建模,并以一致的方式对三篇文献中的事件(AT2020blt、AT2021any和AT2021lfa)进行了建模。对于每个事件,我们考虑了以下可能性,解释为何未观测到GRB:1)喷流方向偏离视线;2)喷流初始洛伦兹因子较低;3)余辉是由轴向的经典GRB(具有典型GRB群体物理参数的轴向喷流)产生的,但其辐射未被伽马射线卫星探测到。我们利用afterglowpy和emcee软件包中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估算所有物理参数。结果表明,AT2023lcr、AT2020blt和AT2021any与轴向经典GRB一致,而AT2021lfa与轴向低洛伦兹因子($\Gamma_0 \approx 5 - 13$)以及偏轴高洛伦兹因子($\Gamma_0 \approx 100$)喷流均一致。

高能天体物理现象
2025-03-31更新2024-11-12 发布

消除语言模型的位置偏差:一种机制化方法

位置偏差已被证明是现代语言模型(LMs)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些模型会根据给定上下文中内容的位置优先选择内容。这种偏差常常导致模型出现意外失败,并在各种应用中损害性能、鲁棒性和可靠性。我们的机制分析将位置偏差归因于几乎所有最先进的LMs中使用的两个组件:因果注意力和相对位置编码。基于这些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无需训练的零样本方法来消除位置偏差(例如,在问答任务中不同检索文档的顺序会影响性能)。我们的方法将文档之间的因果注意力改为双向注意力,并利用模型的注意力值来决定文档的相对顺序,而不是依赖输入提示中提供的顺序,从而在文档级别实现位置不变推理(Position-INvariant inferencE,简称PINE)。通过消除位置偏差,模型在下游任务中的表现和可靠性得到了提升,包括作为评判员的语言模型、检索增强型问答、分子生成和数学推理等。值得注意的是,PINE特别适用于将LMs用于评估推理对时:它能持续提供8到10个百分点的性能提升,使Llama-3-70B-Instruct在RewardBench推理集上的表现优于GPT-4-0125-preview和GPT-4o-2024-08-06。

计算与语言
机器学习
2025-03-31更新2024-07-01 发布

与我互动:从主体视角联合预测交互意图、态度和社会行为

为了实现高效的人机交互,智能体应主动识别目标用户并为即将到来的交互做好准备。我们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形式化为一个新的任务,即从智能体(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的角度,同时预测一个人与智能体互动的意图、对智能体的态度以及其将要执行的动作。为此,我们提出了SocialEgoNet——一种基于图的时空框架,通过分层多任务学习方法利用任务间的依赖关系。SocialEgoNet仅使用1秒视频输入提取的全身骨架(面部、手部和身体的关键点)进行高效推理。为评估该模型,我们在一个现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数据集上增加了新的类别标签和边界框注释。在名为JPL-Social的扩展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我们的模型实现了实时推理,并在所有任务中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3.15%,优于多个竞争基准。额外的注释和代码将在接受后提供。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人机交互
2025-03-31更新2024-12-21 发布

超冷限制

我们研究早期宇宙中限制相变的一般性质。来自此类相变的可观测引力波信号需要显著的过冷现象。然而,在几乎所有已理解的限制性规范理论的例子中,过冷的程度太小而无法产生有趣的引力波信号。我们回顾并强调了为什么在限制性规范理论中过冷现象不具普遍性的证据。例外情况是Randall-Sundrum模型,该模型通过五维引力理论从规范理论上定义了一个强耦合理论。我们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四维规范理论模型,该模型受Randall-Sundrum模型特征的启发。这是一个处于共形窗口的大-$N$规范理论,耦合到一个弱耦合标量场,该标量场经历了一次打破共形对称性和触发限制的超冷相变。我们表明,引力波光谱中存在一些有趣的特点,可以携带限制性规范理论的印记。

高能物理-唯象学
宇宙学和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高能物理-理论
2025-03-31 发布

前现代希腊语错误标注数据集及检测基线

随着前现代文本在数世纪间流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难以识别,正是因为某些错误长久以来未被察觉才显得如此隐晦。尽管先前的研究通过人工生成的错误评估了错误检测方法,我们引入了首个前现代希腊语真实错误的数据集,从而能够在真正于数世纪抄写过程中累积的错误上评估错误检测方法。为创建此数据集,我们利用基于BERT条件的指标抽取更可能包含错误的1,000个单词,并由领域专家进行标注和分类为“错误”或“非错误”。随后,我们提出并评估了新的错误检测方法,发现基于判别器的检测器优于其他所有方法,在对真实错误进行分类时提升了5%的正确率。此外,我们观察到抄写错误比印刷或数字化错误更难检测。我们的数据集首次使前现代文本中的真实错误错误检测方法得以评估,为开发更有效的错误检测算法提供了基准,以协助学者恢复前现代作品。

计算与语言
2025-03-31更新2024-10-14 发布

噪声自由费米子输运中的普适性涌现

我们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噪声对一维非相互作用费米子系统的影响。在强噪声极限下,我们证明,在温和假设条件下,热力学极限下费米子关联矩阵的统计遵循由最近引入的量子简单对称排除过程(Q-SSEP)描述的普适形式。对于电荷输运,我们表明Q-SSEP以及其普适类中的所有模型与经典SSEP模型共享相同的转移电荷大偏差函数。我们用于推导这一结果的方法依赖于与测量电流所选键相关的类似规范不变性。此方法能够显式计算Q-SSEP和SSEP的累积生成函数,并确立它们之间精确的对应关系。这些解析结果通过广泛的数值模拟得到了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广泛的一类噪声自由费米子模型属于相同的Q-SSEP普适类,并且它们的输运性质本质上是经典的。

统计力学
2025-03-31 发布

典型系统的谱性质:特征值的离散性和分布

本文综述了二维典型系统谱理论中某个主题的经典结果和最新进展。具体而言,我们研究了谱$\sigma$是否离散的问题,如果离散,其密度如何。这里我们通过计数函数的增长率在可积性或相对于合适比较函数的$\limsup$条件的意义上来衡量密度。这些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但完整的答案仅在最近才获得——部分结果尚未正式发表。我们必须明确区分测量特征值密度的方式与谱渐近性之间的不同,后者关注的是特征值的渐近展开。我们明确且故意不涉及这一方向,也不介绍任何关于谱渐近性的结果。我们认为这篇综述的重点在于围绕最初提出的问题展示相关结果,而不是对该领域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文献进行全面总结。文中不包含任何证明,但我们会评论一些证明方法。我们所呈现的定理非常多样化,依赖于算子理论、复分析和经典分析的不同方法,并巧妙地展示了这些领域的相互作用。除了解决该问题的基本定理以及若干精选补充外,我们还决定加入一些专门针对Jacobi矩阵(即Hamburger矩量问题)谱理论的结果。典型系统与矩量问题之间的联系带来了重要的新见解,但似乎不如与其他连接(如Krein-Feller或Schrödinger算子)那样广为人知。我们整理了通用理论的所有必要前提,力求使阐述尽可能自洽。我们的目标是让这篇综述能够被广泛的读者群体阅读并欣赏,包括非专业读者。

谱理论
2025-03-31 发布

恒星磁性

恒星磁性影响所有光谱型,并且在恒星演化过程中存在并发生变化。磁场不仅会影响恒星内部,还会影响其周围的星周环境。在本章中,我们集中讨论可以通过恒星光谱的塞曼效应影响来测量表面磁场的磁性。我们简要介绍塞曼效应及其相关的光偏振现象。随后,我们讨论用于探测、测量和表征恒星表面磁场的最新分光偏振技术。接着,我们介绍了恒星物理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大质量OBA型恒星磁场起源的研究。我们描述了对已知大质量磁性恒星属性(如出现率、磁场分布、拓扑结构等)的现有认知,并展望了恒星演化对恒星磁性的影响。

太阳和恒星天体物理学
2025-03-31 发布

关于Baumslag-Solitar群乘积及其他一类单关系群的Gromov猜想

我们证明了Baumslag-Solitar群是“本质上2-可避免”的,即它们存在有限指数子群,其第一同调群不包含$\mathbb{Z}_2$直和项。我们还证明了一些其他一类单关系群的“本质上2-可避免性”,这推广了非定向曲面群的结果。结合之前论文中的结果,这确认了Gromov关于正标量曲率流形万有覆盖空间宏观维度的猜想,适用于所有基本群为所考虑的Baumslag-Solitar群乘积以及所讨论的一类单关系群的闭定向自旋流形。

群论
2025-03-31 发布

进化路径依赖的黑洞尺度关系证据

最近的观测发现了大量红移较高的活动星系核(AGN),其超大质量黑洞(BH)的质量相对于本地黑洞质量与总恒星质量的关系($M_{\mathrm{BH}}-M_\star$)显得过量。高红移处的$M_{\mathrm{BH}}$测量对于研究黑洞及其宿主星系的成长历史至关重要,包括黑洞的播种以及$M_{\mathrm{BH}}-M_\star$关系的演化。然而,高红移AGN中的黑洞质量通常通过单次观测测量得出,这些测量基于回波映射的本地关系,存在较大的系统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动力学方法测定$M_{\mathrm{BH}}$更为可靠,但目前仅限于本地宇宙或强引力透镜系统。近期,研究人员在红移约为2的引力透镜星系以及一组被识别为宇宙“正午”时期常见的休眠红色小核星系的六组本地星系样本中获得了动力学上的$M_{\mathrm{BH}}$测量值。我们比较了红移约为2的红色小核星系和本地遗迹星系黑洞与最近关于$4<z<11$AGN、类星体及小红点的研究结果。有趣的是,红移约为2的星系和本地遗迹星系均位于本地星系核的$M_{\mathrm{BH}}-M_\star$关系以及$4<z<7$的$M_{\mathrm{BH}}-M_\star$关系上。我们的结果表明,星系核的$M_{\mathrm{BH}}-M_\star$关系在高红移时很可能已经就位,并且在构建黑洞尺度关系时需要仔细考虑不同的演化路径。尽管AGN中$M_{\mathrm{BH}}$估计值的改进会增强我们对高红移黑洞质量的信心,但在遗迹星系和引力透镜星系中探测黑洞则提供了高红移关系的一个互补探针。

星系天体物理学
2025-03-31 发布

基于子图组成的图重构

我们推广了Acharya等人在2015年首次提出的从字符串的子串组成中重构字符串的问题,该问题受到利用质谱技术的聚合物先进数据存储系统的启发。具体来说,我们将字符串视为带标号的路径图,并尝试重构带标号的图。对于给定整数t,子图组成要么包含每个t阶(t-多重集组成)连通子图的标号向量,要么包含所有t阶连通子图的所有标号之和(t-和组成)。我们研究了在已知图结构并能查询组成信息的预言机条件下,能否重构图的标号。如果可以,则该图可重构;否则,它是不可区分的,具有相同组成的两个带标号图称为等组成图。我们证明通过暴力算法进行重构是非常低效的,然后给出了使用尽可能少的组成重构若干图类的方法。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否定结果,找到了最小的不可区分图和树,以及具有大量非同构等组成图的族。一个有趣的结果出现在对路径的一片叶子进行孪生操作时:某些路径是不可区分的,将一片叶子变为孪生体使图在可重构和不可区分之间交替变化,具体取决于路径的奇偶性;而将一片叶子变为假孪生体则使得图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仅通过和组成来重构。

组合学
离散数学
信息论
信息论
2025-03-31 发布

典型曲面同胚是几乎连续扩张的

我们证明了对于没有边界的紧致曲面 $M$,在 $C^0$ 拓扑下,所有的连续扩张同胚构成了所有 $M$ 上同胚集合的一个稠密子集。之后我们进一步表明,对于 $M$ 的一个典型同胚 $f$,对任意 $\epsilon > 0$,存在一个与 $f$ 的距离小于 $\epsilon$ 的连续扩张同胚 $g$,并且 $g$ 半共轭于 $f$;此外,若 $\pi \colon M \to M$ 是这个半共轭映射,则对于任意 $x \in M$,$\pi^{-1}(x)$ 是连通的,不分离 $M$ 且直径小于 $\epsilon$。

动力系统
2025-03-31 发布

准备-测量场景中的量子输入与随机隐形传态

我们研究了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利用纠缠的情况下通过容量受限的经典信道传输量子信息的准备-测量场景。我们对该框架进行了形式化定义,识别其基本特性,并提供了优化通用通信任务下量子协议的数值工具。经典信道上传输量子信息的经典协议是隐形传态。我们研究了一种自然的随机推广情况,其中发送者持有 $N$ 个量子比特,而接收者可以按需恢复其中一个。我们证明,仅使用两个比特的通信,如果发送者和接收者能够访问比量子力学更强的非局域性,则该任务对于所有 $N$ 都可以精确实现。随后,我们考虑基于纠缠的协议,并表明这些协议可以通过利用与若干著名的量子信息原语(如隐形传态、克隆机和随机存取编码)之间的联系系统地构建。特别地,我们证明,通过使用真实的多粒子纠缠测量,可以构造一个通用的随机隐形传态机器,即其隐形传态保真度与量子输入无关的设备。

量子物理
2025-03-31 发布

在投射决定性下的稳健无套利理论

本文结合集合论,深入探讨了多先验设置下无套利原则及其在数学金融中的应用。基于布沙尔和努茨提出的准确定义离散时间无摩擦市场框架,布朗夏尔和卡拉苏证明了准确定义下的无套利条件与存在一个概率测度等价,该测度满足局部单先验无套利条件,并且支持仿射包等于准确定义的支持,这一切都在准确定义的意义下成立。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一结果扩展到卡拉苏和费胡内引入的投射设定中。此设定允许标准的可测性假设,而布沙尔和努茨的框架则假设价格为波莱尔可测,策略和随机核为普遍可测,一步先验图集为解析集。为此,我们假设了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的经典公理(包括选择公理,ZFC),并补充了投射决定性(PD)公理。在ZFC+PD中,卡拉苏和费胡内假定了此类概率测度的存在,以证明准确定义非凹效用最大化问题解的存在性。而准确定义下的无套利等价性仅被推测。

数理金融
数理逻辑
2025-03-31 发布

PTDiffusion:基于相位迁移扩散模型的光学幻觉隐藏图像生成的免费午餐

光学幻觉隐藏图像是一个有趣的视觉感知现象,其中一幅图像被巧妙地融入到另一幅图像中,使得观看者不易立即察觉。基于现成的文字到图像(T2I)扩散模型,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无训练文本引导图像到图像(I2I)转换框架,称为“相位迁移扩散模型”(PTDiffusion),用于隐藏艺术合成。PTDiffusion 将输入的参考图像和谐地嵌入到由文本提示描述的任意场景中,生成展示参考图像隐藏视觉线索的幻觉图像。我们的方法核心在于一种即插即用的相位迁移机制,该机制动态且逐步地将去噪过程中扩散特征的相位谱移植到重构参考图像,从而在扩散模型潜在空间中实现参考结构信息和文本语义信息的深度融合。此外,我们提出了异步相位迁移,以灵活控制隐藏内容可辨识的程度。我们的方法无需任何模型训练和微调过程,同时在图像生成质量、文本保真度、视觉可辨性和上下文自然性方面显著优于相关文本引导的 I2I 方法,这通过广泛的定性和定量实验得到了证明。我们的项目可在以下网页公开获取:\href{https://xianggao1102.github.io/PTDiffusion_webpage/}{此网页}。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025-03-31更新2025-03-08 发布

对抗动力学中的拓扑对称破缺

动态的“和谐的不和谐”(concordia discors),即对立力量之间精心调谐的平衡,被假设为驱动历史变革的动力。同样地,兴奋与抑制之间的精确相互作用,即80:20的比例,构成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基础。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强化学习允许对内部带符号连接进行微调,优化对复杂刺激的适应性响应,并确保稳健的性能。然而,目前由竞争组分构成的人工工程结构尚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尤其是因为它们出现的相态与宿主网络中的挫败机制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自旋玻璃理论展示了如何从单位之间复杂的竞争相互作用和挫败中产生看似不可控的非遍历混沌行为,导致多个亚稳态阻碍系统随时间探索所有可及的构型。在这里,我们探讨了在具有对抗相互作用的系统中分离拓扑和动力学的问题。我们利用带符号的拉普拉斯算子证明了晶格和网络中的基本拓扑缺陷是如何渗透并塑造系统几何框架和复杂能量景观的。这揭示了新型的高度稳健的多稳态相,并且在考虑热噪声时与自旋玻璃建立了深刻的联系,为零温下其未知纯态集提供了自然的拓扑和代数描述。

无序系统与神经网络
统计力学
物理与社会
2025-03-31 发布

总相关性的公理化方法

相关性在科学的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量子力学中,但其恰当的量化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旨在讨论定义可靠总相关性度量的挑战。我们首先概述了有效相关性度量应满足的重要性质,并回顾了现有的度量方法,包括量子互信息、相关矩阵的p-范数以及最近定义的量子皮尔逊相关系数。此外,我们基于Rényi和Tsallis相对熵以及Kullback-Leibler散度引入了新的度量方法。我们的分析表明,尽管量子互信息、p-范数和皮尔逊度量对于两量子比特系统表现出等价性,但它们都存在排序问题。尽管对其可靠性存在批评,但我们认为量子互信息仍然是总相关性的有效度量。

量子物理
2025-03-31更新2024-12-11 发布

类时纠缠熵的几何解释

全息纠缠熵在边界子区域沿类时方向的解析延拓为时空的涌现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时间中心探测方法。我们提出,全息类时纠缠熵的体载流子是锚定在边界上的极值曲面,用于探测全息时空向复坐标系的解析延拓。这一提议不仅为通过直接解析延拓闭合形式表达的条形子区域全息纠缠熵已知情况提供了几何解释,更重要的是还开启了研究全息类时纠缠熵的一般性窗口。我们开始研究锚定在反德西特黑洞边界类时条形上的复极值曲面,并发现多个复极值曲面,讨论可能区分物理贡献的原则。

高能物理-理论
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宇宙学
量子物理
2025-03-31更新2024-08-28 发布

$\textit{PY-BerryAHC}$:基于Python 3的第一性原理代码,用于计算任意材料中依赖于Berry曲率的异常霍尔电导率

材料中的异常霍尔电导率(AHC)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AHC来源于布洛赫态的Berry曲率($\boldsymbol\Omega$)。准确计算AHC对于预测材料性质以及指导拓扑和自旋电子学应用中的实验研究至关重要。传统方法通常依赖于wannier插值,这可能引入误差并增加计算开销。当能带高度纠缠且分散时,wannier化技术的可靠性也受到质疑。这要求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来计算AHC。在此,我们介绍了$\textit{PY-BerryAHC}$,这是一个基于Python 3的代码,它直接利用WIEN2k的输出计算$\boldsymbol\Omega$和AHC。由于WIEN2k采用全电子完全势线性化缀加平面波方法,$\textit{PY-BerryAHC}$提供了非常精确的AHC结果。该代码通过在$\textbf{k}$点上并行化$\boldsymbol\Omega$计算,高效处理大$\textbf{k}$网格。此外,它将带分辨的$\boldsymbol\Omega$存储为二进制文件,从而大大减少了所需的存储空间,并允许快速后处理以计算AHC。$\textit{PY-BerryAHC}$已在已知表现出AHC的材料上得到验证,包括Fe、Fe$_3$Ge和Co$_2$FeAl。在300 K下,Fe和Fe$_3$Ge的$\sigma_{xy}$计算值分别为744 $S/cm$和311 $S/cm$。对于Co$_2$FeAl,$\sigma_{xy}$的值约为56 $S/cm$,并且在0到300 K温度范围内保持恒定。这些结果与先前报道的理论和实验数据一致,确保了代码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该代码还提供了一个后处理工具以可视化$\boldsymbol\Omega$。

强关联电子体系
2025-03-31 发布

GP-MoLFormer:一种分子生成的基础模型

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在大规模通用数据集(包含分子字符串)上训练后,已成为成功建模各种结构-性质关系的强大工具。受此成功的启发,我们在本文中将基于化学语言Transformer在大规模化学数据集上的训练范式扩展到生成任务中。具体而言,我们提出了GP-MoLFormer,这是一种自回归分子字符串生成器,其训练数据超过11亿个化学SMILES。GP-MoLFormer采用参数量为4680万的Transformer解码器模型,该模型具有线性注意力机制和旋转位置编码作为基础架构。我们在三种不同任务中评估了GP-MoLFormer的性能并与现有基线进行了比较:从头生成、骨架约束的分子修饰以及无约束的性质引导优化。前两项任务无需额外训练即可完成,对于最后一项任务,我们提出了一种参数高效的微调方法,该方法以按性质排序的分子对作为输入。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配对微调。我们的结果显示,GP-MoLFormer在三项任务中的表现优于或相当于基线模型,证明了其在多种分子生成任务中的通用性。我们进一步报告了GP-MoLFormer生成结果中对训练数据的强烈记忆效应,这在化学语言模型中尚未被充分探索。我们的分析表明,训练数据的记忆效应和生成结果的新颖性受到训练数据质量和规模的影响;训练数据中的重复偏差可以增强记忆效应,但会降低新颖性。我们还建立了推理计算与生成结果新颖性之间的缩放规律。

生物分子
机器学习
化学物理
2025-03-31更新2024-04-04 发布

共 13511 条搜索结果

共 13511 条